两次选择 双份答卷 | 一对兄妹在枫华的成长与蜕变之旅
家长访谈SINO-CANADA
“教育不是单行道,而是家庭与学校的双向奔赴。 孩子的成长,既需要学校的专业引导,也离不开家庭的温暖陪伴。家校共育,不是简单的配合,而是理念的共鸣、行动的协同,最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规则中茁壮成长。”
今天,让我们来聆听一下这位枫华家长的教育感悟~
我是陈天爽和陈轻轻的妈妈,目前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工作。我们家有三个孩子:大儿子已经在美国读高四,另外两个孩子都在中加枫华学校就读——陈天爽在二年级,陈轻轻在四年级。两个孩子都是从小学开始就在我们学校寄宿。
选择枫华学校是因为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我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。作为一所多元化体制的学校,这里既能传承传统文化,又能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。特别让我欣赏的是,住校生活能有效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。
虽然我们住在上海,但我特意把孩子送到江苏读书,就是看重这里的教育质量。在择校时,我实地参观了枫华学校的宿舍,与生活老师、班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,还见到了校长。校长的亲和力让我印象深刻,这种平等的沟通方式让我感受到学校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。
小学部4A班陈轻轻SINO-CANADA
最初是让哥哥先来试读。这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在家比较受宠,有些自我。但经过一年的住校生活,他学会了主动做家务、为他人着想,与家人的关系也更亲密了,懂得了感恩。
陈轻轻小朋友是一位全面发展、充满灵气的小男孩。
在学习中,他始终保持着好奇心,遇到难题时善于思考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法。兴趣课程中,他在陶艺课上展现出非凡创造力,作品造型灵动且细节精致;3D打印课程中,他积极参与机器人搭建与编程项目,动手操作时逻辑清晰、协作能力强,常能提出独特见解。
生活中,他独立自主性尤为突出,无论是整理学习用品还是照料宠物植物,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。尤其令人称赞的是,他照料班级绿植的日常中,既培养了耐心与责任心,又体现出对生命的珍视与观察力。期待未来你能继续保持这份热忱,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收获更多成长惊喜!
妹妹是在两年后入学的,一年级就开始住校。作为母亲,我当时很纠结:6岁的小女孩能否适应住校生活?会不会想家?但一年后,我看到女儿变得更自信独立。老师们既像家人一样亲切关怀,又秉持专业的教育理念,帮助孩子们成长。现在她和同学们相处融洽,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记得她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时,由于稿子难度较大,反复背诵却始终不够流畅,急得直掉眼泪。我轻轻拥抱她,安慰道:"没关系,先休息一下。你这么优秀,放轻松一定可以的。"令人感动的是,她一边抹着眼泪,一边坚持练习。当她再次来到我面前时,已经能够自信流畅地完成演讲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正是这一次次的积累与突破,让她在今年《星想说》英语演讲比赛省评中荣获江苏省二等奖。在学习上,她也保持着同样的专注——课间总能看到她安静地订正错题、预习新课的身影。
正如这位妈妈所分享的,从家庭到校园,两个孩子的变化令人欣喜——哥哥懂得了责任与感恩,妹妹收获了自信与友爱。枫华学校的寄宿生活,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,更让他们在集体中学会协作,在挑战中磨砺韧性。而这正是国际教育的精髓:既尊重个性,又强调规则;既开拓视野,又扎根传统。
当知识跨越国界,当成长融入世界,家校共育的意义愈发凸显。我们相信,在这样的教育土壤中,孩子们终将成为有学识、有品格、有担当的全球公民,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因为最好的教育,永远是让孩子既有展翅高飞的能力,也有回归初心的力量。
【报名信息】
免费电话:400-8080-302
联系人:欧阳老师 手机:17310788597 微信:Anne8597
江老师 手机:18017921033 微信:jiangyue2046
来源: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:http://zhongjia.ctiku.com/dongtai/3917.html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、编辑整理上传,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电子邮箱:jiangyue2012@qq.com